观点标题:     
您当前的位置:网上民声>“网上民声”民间智囊团

我看教育改革之二:高考可以“回归能力选材”吗?(续)

如果高考实行按“能力选材”,不过是改变了现行选拔方式中过于知性化的内容而已,并没有改变其单一性的刚性选拔这一根本缺陷。现行惟分数论的选材模式在内容上的确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条件的考查,不仅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条件的考查,更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条件的考查。其危害固然包括大学生“高分低能”以及埋没各类偏才怪才,但更主要的是因其选拔方式的单一性和刚性,在高中教育中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挤出效应”,不仅把能力开发等“成才”教育的内容排挤掉了,也把素质培育和行为养成等“成人”教育的内容排挤掉了,把本应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合格公民为主要目的的大学前教育,变成了梁启超所说的“贩卖智识杂货店”,完全偏离了大学前教育的目标,充其量仅具有为大学阶段的“成才”教育打基础的功能。如果高考实行按“能力选材”,未必就比现行主要考查知识的高考要好,但其危害则可能会更大。因为它仅仅改变了考查内容,并未改变选拔方式的单一性和刚性,在高中教育中同样会产生“挤出效应”,不仅“成人”教育依然会被忽视,还很有可能会变成类似于音乐、绘画考级那样的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或者像各种各样的奥林匹克竞赛和英语托福考试辅导那样,不过是投机取巧而已,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都不是用在打基础上,而是用在一些所谓的技巧上,用在一些偏题怪题上,看似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所培养的不过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已,是一种“伪能力”。结果学生的能力并没有怎样提高,知识学习却被耽误了——不仅系统性差了,基础也不怎么扎实了。
那高考在技术上是否能够实行按“能力选材”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人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大学中的专业有几百个,每一个专业培养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仅仅通过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育,根本不可能为大学中每一个专业的教育在能力方面奠定什么基础,所能奠定的主要是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况且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具不具备某种专业性的能力并不重要。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中所能培养的那些专业性的能力,放到大学阶段再培养也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效果还会更好。更重要的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在能力方面,大学需要学生具备的是一种禀赋或者说天赋条件,而不是实际的能力。因为只有具有某种禀赋的人,才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已经具有某种能力,并不表明一个人在某方面就有较好的禀赋,就最适合于接受这方面的专业教育,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要对高中毕业生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的禀赋进行考查,理论上讲也许有可能,但在实践上,除体育、艺术等少数专业可以做到以外,其余几百个专业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能做到,成本也太高。更何况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在大学教育中,赋予学生专业选择自由,允许他们重新选择专业就可以了。

网民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 您的昵称:
  • 验证码: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上民声意见反馈留言联系电话:0535-6690002 责编:宋君 杜林梓

网站简介|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

中共烟台市委政法委员会与胶东在线网站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2-2008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