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达国家比,中国青少年体质有不小的差距。过去25年,韩国青少年的肺活量、运动能力等体质指标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的体质自二战后也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其中身高25年间平均增长10多厘米。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
有关青少年体质下滑的教育问题,在我国提出已经拥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然而,为什么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合理地改善呢?不得不承认,扭曲的“成绩论”在其中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当前国内教育,表面上是选择了西方的学科设置,然而,本质上却又难以摆脱科举制度的底儿。可以说,既没有将西方的学科设置发扬光大,又彻底摒弃了传统私塾教育的优点,教育买进当代完全是一次失败的变革。
纵观失败之处:对于科目知识太过痴迷,忽视了能力培养。应该承认,凭借对于应试教育的痴迷精神,国内教育界创造出的一波又一波让社会欣喜的分数狂潮并不少,而且在题目难度以及学科难度设置方面,已经远远赶超了西方发达国家。比较遗憾的是:在这种疯狂的偏执发展之中,我们丢掉了很多重要的能力培养:比如,西方人的教育没有像中国人这般没有头脑——他们安排的学业知识轻松,思路开放,每天有着足够的时间去安排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在考察书面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西方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给予了足够的自由尊重——即允许人才有着自由的发展兴趣时间和空间。
然而,看看国内教育,整体偏执于分数。可是,由于一天到晚痴迷于对书本的雕琢、学生忙于各类形式花样翻新的作业、考试等等,视力下降是一个严重的现实;同时,由于过多的痴迷于考试科目,对于不考试的体质健康、实践能力、知识面等等则约束过紧。所以,国内近百年的教育,创造出来的高考状元不少,那些状元实在封闭性的、考试题内的状元。然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却应该是开放性的、能力型的人才!
可以说,我们很多人才在文学体裁、写作技巧等等内容的考察之中,能够赢得高分数。然而,我们培养出来的文学家在哪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我们的文学人才,都是封闭在书面考察范围内的,他们的认识受着狭隘考试分数观的紧紧局限,既没有足够的自由与时间博览群书,同时,也没有足够自由的空间去接触社会与生活,锻炼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狭隘而偏执的教育观不单单表现在语文专业,在所有的知识领域内,国内教育都操作的过于武断与偏执。
教育不是考语文、更不单单是考数学、考外语等等的考试科目,更多的,我们的教育需要积极的态度去吸引国外先进的学科、研究理念,更要去发扬和继承本国的优秀传统。我们不单单需要一些善于吟经颂典的人,更要一些爱好科学懂得终生探讨研究的人,更需要一些从小研习医学、致力于救死扶伤精神的人,还需要那么一些有着良好的科学信念、懂得积极地阅览科学书籍,懂得科学发展之道的人才……
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所以,学校开设的课程就不能过于简单、粗暴的围绕考试进行!诚然,我们需要去传授一些简单的基础性学科,然而,我们更需要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自由去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去发展与培养某一领域的兴趣,更应该尊重每个孩子天真活泼好动的个性,不要把他们安排在考试的模板上,束缚住他们的头脑与行为,让所有的孩子都为考试成绩服务。
应该承认,国内教育下滑的不单单是学生的体质,还有整个基础教育界求知的视野、思维等等,都被愚昧而狭隘的应试观误导着。我们教育所需要的是:一些思想与认识开阔的教育者,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去塑造具备不同能力的人才。单一的“成绩论”教育,注定将在“高分数”的美丽外衣下迫害一代又一代人才的身心健康成长。